英國是音樂大國,不只是因為他們的音樂產量多或消費市場大,而是英倫三島人民真正相信音樂有種療癒的力量,可以超脫塵世、可以撫平傷痛,為此我們甚至應該用死亡來捍衛音樂。
.
英國電影電視因此對於音樂之熱愛奉獻著墨甚多,而且都到了瘋魔的地步,像是《海盜電台》裡寧可為了播放違禁歌而與政府做海上鬥,直到要沈船了,也要堅持放歌到最後一秒,像個不畏死的烈士。
.
《拿下療養院》(Takin' Over the Asylum)也是如此,不過它為人所知的原因,更多是來自於飾演主角的大衛田納特,他是在飾演博士的十多年前演了這齣戲,來看看預告吧。
https://www.youtube.com/watch?v=l6ZQE8NksNQ
.
妳會發現23歲的田納特,相比11年後他飾演的超時空博士(Doctor Who),只是少了幾條抬頭紋與法令紋,那種誇張躁動的演技似乎沒有變過,這是很正常的,他在《拿下療養院》裡飾演一位對DJ工作非常有興趣的躁鬱症患者。
.
而博士就是一個「住在藍盒子裡的神經病」,沒什麼差別呢。
.
艾迪是一位推銷員,他同時也是聖朱德精神病院的音樂DJ,他在病院裡遇到了形形色色的病人,其中就包括了坎貝爾(田納特飾演),他很積極地想要參與DJ工作,兩人的合作雞飛狗跳,卻也有些笑淚交織的時刻。
.
這部六集影集穿插了大量的音樂,所有的單集標題都是披頭四的歌名,最重要的,這齣影集沒有夢幻地宣達音樂的魔力---音樂可以治好精神疾病!---它只是單純地告訴我們,每個人都需要音樂,即便是精神病患,一首披頭四都可以讓妳短暫地快樂三分鐘。
.
一部描寫精神病患的影集,在哪個時代都會引起軒然大波,BBC1從來不曾重播過它,似乎它不曾上映過,BBC2重播過一次,然後忘記了它。但這是一部被觀眾與影評喜愛的影集,它獲得了當年的英國奧斯卡---BAFTA獎,當時各地的精神病患與家屬們寫信給劇組,感謝他們把病患拍得像個人。
.
喜歡大衛田納特的粉絲們,也不一定知道這段小故事,這很可惜,在博士用音波螺絲起子捍衛地球的十年前,一名躁鬱症患者戴著耳機,用音樂讓所有精神病患嗨到不行。
.
#TakinOverTheAsylum #DavidTennant #DoctorWho